临沂沂州路百年老屋拆了 主人准备开老城主题粥铺

2017/5/18 16:16:37   来源:鲁南商报     作者:周广聪

  市区沂州路仅存的一处百年老屋拆除了。5月16日上午,伴随着阵阵轰鸣声,这处历经百余年风雨的老房子消失在尘埃中。从此,沂州路北段42号门牌的老屋,将只存在于临沂人的记忆和老照片里。

  老屋拆除现场。(网友提供)

  说起历经变迁的沂州路,很多老临沂人免不了想起位于沂州路北段门牌号42号的一间老房子。从16日开始,老屋被拆除的消息在坊间流传,这也让很多对这处老房子有着特殊感情的老临沂人感到惋惜。

  老一代的临沂人都知道,以前的临沂城很小,而这个老宅的位置,曾经是最热闹的城中心,见证了临沂老城的繁华与变迁。老屋的主人杜洪刚说,100多年前,繁华的老沂州路上,像这样的店铺(指老屋)比比皆是,如今却只剩下这一间了。

  一幅幅老照片,以及组成老屋的门牌、青砖黑瓦、旧锁、老算盘、格窗,曾在老屋经营商铺的牌匾……这些具有斑驳年代感的老物件,曾经一直是沂州路42号老屋独特的标识,也曾吸引了众多临沂人前来探访。

  可如今,“沂州路42号”还是没能阻挡城市发展的脚步,“拆除这座老房子,我相信每个人都舍不得,但近期,沂州路这边铺设电力管线,老屋所在的位置正好铺设电缆,我们决定配合拆除。”杜洪刚说。

  据了解,正在施工的是临沂东风东关片区沂州路北段电力隧道工程及附属工程,这项工程包括沂州路(兰山路-魁星阁巷)、魁星阁巷(沂州路-东关站)建设电力隧道,长度约1000米,含过路顶管、排水、景观、路灯照明等,该工程关系到整个片区的建设。

  “我们全家最后决定支持老城区改造的大局,老屋虽然拆除了,但我已提前把老屋里陈列的所有老物件搬走,等有朝一日,这些带有沂州路老屋‘记忆’的老物件还将与大家见面……”杜洪刚说。

  5月17日中午,本报记者来到老屋所在的沂州路北段,蓝色的围挡将骑车路过的行人与正在施工的工地隔开,很少有人发现老屋已经拆了,记者通过围挡的间隙望去,眼前已找不到老屋的任何痕迹了。

  老屋拆了,却有说不完的故事

  有人说,怀旧的地方总是那么让人肝肠寸断,甚至每一条蜘蛛网上都是写着思念的链条,沂州路42号虽然拆除了,但关于老屋却有说不完的故事。

  或许,我们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帮老屋留下更多的记忆。

  杜氏家史记录沂州路兴衰,见证杜氏家族历史

  一座屋子上了年岁,承载的就不只是居住,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回忆,里面装满了故事。老屋拆除前,陈列在老屋的“沂州杜氏家史”和几十张老屋、沂州的老照片,格外醒目,它见证了沂州路的繁华,更见证了杜氏家族的家史。

  老屋的主人杜洪刚是杜氏第10世。据他介绍,清乾隆年间,沂州杜氏始祖携家带口带着刀剪制作工艺,从青州来到临沂落地生根,其锻打剪刀的手艺很快名扬沂州。

  这段历史在很多史料中有过记载。1989年的《临沂纵横》曾这样描述:“从清乾隆年间杜铁匠到临沂安炉,把青州剪刀的技术带到临沂算起,距今已200多年了。

  如杜洪刚所言,在解放前,沂州路作为临沂一条最繁华的商业古街,杜氏家族过去都是在沂州路这条中轴线上生存发展。

  2014年,杜洪刚80多岁的老父亲杜培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沂州路42号老屋见证沂州路和老临沂城变迁的同时,沂州杜氏家族百年家史也大都和老屋有关,杜氏后人在沂州古街经营多处店铺养家糊口,其中著名的有杜氏钱庄、杜氏洋车行、瑞来祥百货店、自成制衣店。

  从刀剪、钱庄、车行,到服装业,杜氏家族营商立本,沂州路贯穿着杜氏家族的历史,也见证着杜氏家族在临沂几百年的风雨历程。

  明信片老屋曾被一组主题明信片收录

  2014年6月14日,恰逢中国文化遗产日,沂州路42号百年老屋也在那一天登上了临沂主题明信片《沂州路42号》。作为明信片设计者,临沂本地自媒体人李刚坦言,他当时希望以明信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百年老屋和沂州路变迁的历史,关注老临沂城留下的遗产。

  那一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沂州路的那间老屋和很多城市的老建筑一样,在城市的变迁发展中,曾经或正在面临着保留与拆迁两种不同的命运,而《沂州路42号》明信片制作的初衷也正与这个主题相契合。”李刚说。

  这组明信片选取了老屋的门牌、旧锁、老算盘、青瓦、格窗以及曾在老屋经营商铺的牌匾等物件作为素材,记录了老屋的变迁与历史。也的确如李刚所期待的,《沂州路42号》明信片让更多的临沂人认识并关注了这处老屋。

  5月16日,李刚得知老屋被拆除后,又一次翻出这组明信片,顿感惋惜。“我去老屋的原址看了看,几乎什么都没留下,这处老屋承载着老临沂城的记忆,如今拆除了,让人感到非常可惜。以前每次经过这里,总觉得还有一点回忆,现在只能翻翻老照片了。”

  商铺使命百余年,老屋商铺换了一家又一家

  从最早成衣铺、门市部等,后来与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城火烧铺、梅山糁馆、王厨子、老城水饺,到拆除前的老城粥铺……这处“最后的晚清风格古商铺”一直没有停下过自己的“使命”,它见证了一家又一家商铺的兴衰。

  研究临沂民俗历史的专家刘家骥在其编著的《古城夜话》第66回记载,老屋在抗战前开着一家“义顺面馆”,老板叫刘顺昌,面馆由于口味独特,远近闻名。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老屋美食的情节甚至被老临沂人带到了台湾。台湾著名综艺人邰智源在其所著的老台北地道平民美食攻略《溜溜达达吃遍台湾》中,专门说起一家名为“刘山东”的面馆。

  这家面馆的第一代老板就是临沂人,解放前跟着国民党来到台湾,1951年前后开了“刘山东”。2011年,刘佩芹在儿子刘少麟的陪同下先后两次回到阔别已久的临沂,沂州路上仅存的这间老屋,让老人找回了些许熟悉感。

  如今老屋拆除了,很多临沂人遗憾自己还没有再看一眼老屋,没有尝尝老城粥铺的味道。

  老屋的主人杜洪刚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弥补遗憾,“我收集了众多和老屋、老临沂城有关的老物件,我计划开一家老城主题的新老城粥铺,这些老物件将出现在粥铺里……”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