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项目建设再造临沂经济升级版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17/4/28 13:35:49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15年12月28日,第一辆“临沂制造”汽车正式下线,沂蒙老区的“汽车梦”在“三引一促”持续发力中终于圆梦;

  2016年5月7日,中国临沂海外商城项目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培土奠基,沂蒙老区的“商城国际化梦”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先行一步;

  2017年3月15日,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首片预制箱梁顺利完成,刷新全国高铁施工速度,沂蒙老区的“高铁梦”在“一届接着一届干”的不懈努力下加速实现;

  ……

  工业在变优、农业在变“特”、服务业快提速、交通大发展、城乡在巨变……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大项目促大发展,用大项目托起“大美新”临沂建设,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引进“大块头”、做强“顶梁柱”、稳增“压舱石”,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抓好重点项目事关全市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大局,务必增强进取之心,杜绝小成即满思想,全力以赴,久久为功,抓实抓死抓出成效。”市委书记林峰海说。

  “‘三引一促’+观摩考核”久久为功

  投资拉动型现状,决定了项目建设成为临沂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

  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走在前列”要求,动员全市上下全力做好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促进科学跨越发展“三引一促”工作,推动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加快打造临沂经济升级版。

  说了算,定了干。我市将“三引一促”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坚持项目建设一条主赛道,进一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坚决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

  如何最大限度体现“三引一促”、项目建设的实效?领导率先垂范,激发全员干劲。

  书记、市长以身作则,市级领导全部联系包扶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包扶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全程负责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协调推进、竣工投产等各项工作。

  每月主持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已经成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的工作惯例。凡是涉及重点项目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项目调度便随时召开,实行“一事一议”,形成“凡遇问题、集中研究,立说立行、当即解决”的常态化机制。

  从2015年8月开始,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范围的科学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上半年主要观摩新开工重点项目,下半年重点观摩竣工投产项目,一年两轮、雷打不动,领导点评、企业参加,实名打分、依分排座。

  如何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我市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出台负面清单制度,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挺在前面,积极引进能够带来优质投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从源头控制上下功夫,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强的行业领军企业落户临沂。

  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市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市政府连续6年举办重点项目政银企合作推进会,为910个重点项目落实协议贷款880亿元。2016年8月23日,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行政许可及权力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平均办理时限缩短50.2%。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实行企业登记“受理审核合一制”,仅2016年一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2万户、注册资本金1506亿元,分别增长9.7%和43.7%。

  积跬步致千里。一个个决策,一项项部署,使投资引擎持续发力,全市项目建设步伐迈得更疾更稳。2016年,我市40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02.5亿元,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10个,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临沂机场扩建、鲁南高铁、上海庙至临沂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临沂轨道交通、国电费县、大唐莒南百万千万级高效煤电项目,郯化热电30万千瓦级高效煤电项目、连云港赣榆港区至临沂临港输油管线、中印(临沂)软件智慧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

  项目建设持续用力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度GDP依赖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支撑,我市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非常繁重。

  坚定不移去产能,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

  清理“地条钢”、整顿非煤矿山、改造建陶木业……我市把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和转方式调结构的“牛鼻子”, 制定“1+11”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企业“二次创业”和“千企千项千亿”工程,重点面向“京企”、“沪企”、“深企”和“青企”引建新兴产业项目,着力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工业在“断臂求生”中“凤凰涅槃”、迈向中高端。

  一些我市历史上没有过的产业落地生根。以原材料、低端产品为主的工业特征正在向产业链两端及“整机制造”转变,众泰汽车、宜华木业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高档汽车、大型农机、高端装载机等“临沂制造”相继下线。

  农业走向产业化。我市有16个农产品入选山东首批知名品牌、数量全省第一,4个农业品牌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金正大集团主导制定的控释肥国际标准颁布实施,出资2.2亿欧元成功并购德国康朴集团,成为中国化肥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

  服务业转向新业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山东首家互联网支付中心落户临沂,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8%。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构建“一核两圈三带五区”旅游发展格局,地区旅游消费总额占GDP比重达到15.7%。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发展商贸和物流两大引擎性产业,商城国际化迈出新步伐,荣获2016博鳌国际物流论坛“一带一路”物流发展贡献奖,获批“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和“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城市”。“丝绸之路”上,临沂“驼队”越来越多。

  2016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获批落地,现已完成出口业务459票、总货值4540万美元。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临沂港运行良好,航空口岸获准对外开放。国际商贸城建设有序推进,集电商、物流、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城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营。新开行临沂至成都、重庆、南宁和经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4条货运班列,累计开行10条。高速物流园、航空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鲁南铁路物流园被列为国家亮点工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德国法兰克福等9处“海外临沂商城”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分拨中心和“边境仓”加快布局建设。

  “工业强市、项目立市”托起现代产业新城

  新常态,呼唤大担当。

  3月24日,省政府下达了2017年省重点项目名单,我市有10个项目列入推进计划,另有3个省直项目包含临沂部分建设内容。

  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产业新城”战略目标,前不久市政府公布了40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总体呈现“三多一优”的特点。

  大项目多。投资规模上,在项目总数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50亿元以上项目增加9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5个,分别为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曲阜至临沂段、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日照段工程、鲁商知春湖·国际健康城项目、沂州古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强度上,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达11.07亿元,同比增加1.12亿元。

  新建项目多。400个重点项目中,新建项目284个,占项目总数的71%,新建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68%,同比提高8%和8.05%,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年。

  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多。城建基础设施项目36个,同比增加项目13个;投资1038.7亿元,占总投资的23.47%,其中27个项目为新开工项目,新开工项目占比达75%,创5年来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占比新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分别占总数的51.25%和25.75%,与去年持平;工业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6个,占工业项目的37.07%,同比提高3.48%;服务业项目、城建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6%、12.5%,全市产业结构在调整升级中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一轮项目建设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各级各部门正以只争朝夕、快马加鞭的精神状态,再掀项目建设高潮——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土地挖潜力度,荣麟世佳等6个市重点项目盘活了6家低效益企业,德荣汽车内外饰、银广印务等2个市重点项目租赁闲置车间实现了先生产后建设;

  高新区加快推进10亿元的二期债券发行工作,沂南县积极运用PPP模式参与一中新校建设、青岛港沂南内陆港、健康养老福利中心等市重点项目建设,郯城县产业发展基金,为项目融资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河东区、兰陵县实行重点项目责任清单制,沂水县进一步完善督察考评机制,莒南县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费县开展“大好项目建设年”、临沭县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平邑县成立联合审批办公室,对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

  ……

  截至目前,全市40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300个,完成投资212.8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传捷报,“三引一促”再结硕果。4月20日,我市在深圳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共签约合同项目40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25.9亿元。签约项目以珠三角地区的高新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其中500强招引取得新突破,3个世界500强项目伸出了橄榄枝。

  未来几年,我市将打造健康食品、冶金建材2个“三千亿级产业”,机械制造、绿色化工、高端木业3个“两千亿级产业”,新型医药、纺织服装2个“千亿级产业”,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到2021年力争建成现代产业新城,构建起高端高质、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朱鹏)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