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3万人征战教师资格考试 不少“酱油党”

2016/3/14 9:43:42   来源:沂蒙晚报     作者:金成远

  在解决“大班额”的背景下,今明两年,临沂市教师人数将迅速扩招,同时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今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考生飙升至30179人,增幅达152%。不过在众多考生中,有人当起了“酱油党”,有人则坚定决心一心想考上教师。

  入场前考生们对着考场分布图查找自己所在的考场。

  为稳定父亲劝儿子考老师

  上午8点半,在临沂十二中考点,校园里挤满了等待入场的考生,考场外除了卖力宣传的培训机构外,也有不少家长的身影。为了这次考试,来自平邑的郑先生特意把在河北上大学的儿子叫了回来,在他看来,当教师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

  为何非要儿子考教师呢?原来郑先生自己就是一名教师,从业二十多年,他的每月的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我儿子学的是机械工程,他自己想去企业,但现在经济不太景气,很多企业效益不好,我觉得还是老师收入稳定点,他自己也想考考试试。”

  郑先生说,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收入逐步提高,自己的工资甚至实现了翻番,所以他对这个职业还比较满意。“可能刚入职时收入有点低,但年轻人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也很容易找到职业幸福感。”

  不过,郑先生也表示,今年虽然有这么多考生报名,但考教师也并非那么容易,取得教师资格只是考教师的第一道门槛,此后考生还得通过教师招考才能最终加入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最近几年新招考教师很多都补充到了乡镇中小学一线,还有很多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前些年有些年轻人忍受不住山村教师的清苦,坚持不了多久就转行了。”为此,郑先生建议年轻人最好想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然后再决定是不是坚持考下去。

  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

  怀孕6个月的考生挺大肚考试

  在每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大学毕业生都是主力军,为了能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就业机会,很多人是多手准备,“逢试必考”。除了此次教师资格考试外,不少毕业生还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将来还准备征战公务员招考。

  不过在今年的考试中,社会考生明显增多,在采访中多名社会考生表示,因为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所以尝试来参加考试,不过因为还要兼顾工作,平时没有多少时间复习,所以他们对究竟能不能通过也并不太在意。“试试看吧,万一有机会呢”,这成为不少社会考生共同的心态。

  有人“打酱油”,但也有人很拼。上午11点10分,考生们陆续走出临沂十二中考点,在散场的人群中,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格外引人注意。“我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感觉还行。”走出校门口,这位孕妇级考生对前来“接驾”的老公说。原来,这位女士姓孙,已经结婚两年,以前在济南一家医药企业工作。由于此前老公率先调回临沂工作,所以她干脆也辞掉了工作,追随老公回到家乡。

  回到临沂后,孙女士也曾动过找工作的念头,但当怀上了宝宝,她开始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很不错。尽管怀孕后行动不便,家里事也比较多,但最后一个月,她还是静下心来,好好地准备考试。“怀孕已经6个月了,而老师这个职业时间比较充裕,如果考上了,以后可以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相对于其它工作,她更期盼自己能顺利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人数飙升至3万人

  据了解,此次教师资格考试全市共设20个考点,分布在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沭县、费县、沂南6个考区,共占用了963个考场。

  据悉,此次考试笔试成绩查询日期为4月19日,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考生如对本人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本省(区、市)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笔试单科合格成绩2年有效。考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报名参加面试。笔试、面试均合格后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合格证明是考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

  此次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30179人,而去年的人数只有11952人,增幅达152%。由于今年我省首次允许在校大三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同时师范类毕业生也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才能拿到资格证,这两类考生的加入,让今年考生总数迅速增加。

  但与此同时,教师扩招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为解决“大班额”,最近三年临沂教师招考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加,其中今年计划招考3116人,明年则达到5454人。临沂一家培训机构的周老师介绍说,今年报名参加辅导班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较去年增加了约40%,其中一半以上为社会考生。“现在很多企业不太景气,所以很多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考教师的队伍中。大家觉得今年和明年招考的人数多了,机会也大一些。”不过,周老师表示,招考人数增加,一方面增加了通过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带来报名人数的飙升,这也会让教师招考的竞争更加激烈。

  

编辑:冯丽媛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